江苏常州西门子变频器授权代理商
1. 三菱plc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执行,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路不能直接编程,电路不能直接编程。2. 三菱plc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最右边。在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放在线圈的右边,但在梯形图中触点不允许放在线圈的右边。3. 三菱plc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也就是说线圈输出作为逻辑结果必须有条件。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个内部继电器的动断触点或内部特殊继电器来实现。4. 三菱plc 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以上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这时前面的输出无效,只有最后的输出才有效。但该输出线圈对应触点的动作,要根据该逻辑运算之前的输出状态来判断。由于m1双线圈输出,所以,m1输出随最后一个m1输出变化,y1随第一个m1线圈变化,而y2随第二个m1输出变化。所以,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免双线圈输出。5. 三菱plc梯形图中串、并联的触点次数没有限制,可以无限制的使用。6. 三菱plc外部输入/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软元件的触点可重复使用,没有必要特意采用复杂程序结构来减少触点的使用次数。7. 三菱plc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以并联输出。鄙人原本是化工专业毕业的,后因工作需要,加之个人兴趣,才转行搞仪表、机械。十年前,我刚开始使用plc时,也是一头雾水。仗着自己对硬件、工程知识的熟悉,和对组态软件的粗浅了解,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当时已经来不及接受培训,相关资料极其缺乏,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一本英文的s7-200手册,以及西门子网站上找到的一些全西文的示例,总算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系统的构建、软件的编写工作。期间走弯路、出故障是家常便饭,经常搞得我茶饭不思,而且还由于操作不慎烧毁过一台plc。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刚入门的网友两手抓瞎的感觉。在此,我想粗略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之路,供网友们参考。1、编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人各有所长。有些人把编程看作一项冗长而枯燥的工作;有些人把编程看作一项趣味的智力游戏。如果你是前者,强烈建议你远离这份工作。毕竟编程工作是对人的毅力和耐心的挑战。我所在实验室中,很多学生看到我编程序就会惊讶于我面对这一堆堆符号所表现出的专注。其实,这是兴趣使然。兴趣使我具备了足够的毅力和耐心。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当看到一个个符号按我的思路整齐的排列,plc按我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运行时,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同打通了一个游戏的关口。所以,我告诉这些学生:你们看到的是一堆枯燥怪异的符号,我看到的却是一群热情奔放的舞者,而我则是她们的导演。2、编程需要敢于实践的信心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学autocad,我对她的要求就是实践。我告诉她:你随便怎么操作,大不了一张图重画;最坏的结果是系统崩溃,没关系,系统重做,再来;只要电脑没被砸了,怎么都行。两年后,我再看到她做的cad图纸,也自叹不如。同样道理,只有不断地在plc上运行这些指令,观察运行的结果,才能弄清plc指令的作用。很多初学者对plc一脸的迷茫,往往是出于一种畏惧,担心损坏设备。而这些畏惧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仔细的阅读手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靠读书是成不了一个工程师的。更何况手册上的内容并非面面俱到。我在接触到那些不熟悉的指令时,喜欢单独编一个小程序,让plc运行。然后逐个修改条件,观察运行的结果(microwin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监控手段),反过来再重新理解手册的描述,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理解这些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必担心自己写的程序会有什么问题,会影响plc的正常工作。程序有没有问题,只有让plc运行了才能发现。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撇开硬件操作不谈,单就软件来说,我还真没有遇到过由于软件问题而损坏plc的事。在这里不必担心继电器电路接错线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大胆的实践是plc编程的必由之路。当然,大胆实践并不是野蛮操作,而是必须遵循必要的规范。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在程序未经可靠性证实之前,千万不要挂接负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数字量的输出有led显示;而模拟量处理可以采用一些硬件或软件模拟手段来解决。3、编程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编程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在高级语言中,使用最多的是if then else、select这些条件判别语句,这就是逻辑中的因果关系。plc程序就是由这些因果关系组成的:判别条件是否成立,进而决定执行相应的指令。最初的plc是用来替代继电器逻辑电路的,所以继承了继电器电路以触点作为触发条件的描述方式。在plc中,以虚拟触点代替了继电器的金属触点,而继电器电路所表达的逻辑关系还是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即使引入了继电器电路难以胜任的数值处理过程,plc从根本上还是在执行一个个因果关系。所以,理顺对象的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编程之前必须精心做好的准备工作。我在接到一项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出一份逻辑关系图,与用户反复商讨,取得用户的认可,然后才真正进入程序的编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