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是炒作吗?常州武进互联网广告公司
如今有三种有害的营销思维,它们分别是:营销等于销售、营销等于炒作、营销等于社会化传播,侵蚀到了营销人的职业环境,也让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变得错误百出。
营销等于销售——近视症
这种错误认知在各行业普遍存在,认为营销的唯一目的是“卖货”,这带来了浮躁的急功近利做法,更让企业看不到营销的本质是正确理解用户需求并努力去创造用户真正认可的价值。该观念造成大量企业患上了“营销近视症”。
营销等于炒作——歪曲症
一众所谓“营销大师”通过“点子”、“策划”向用户兜售他们本不需要的东西,甚至将产品品牌改头换面,夸大其词,用博人眼球的方式吹嘘本不存在的价值。用此种方式“营销”的企业无异于自杀,此观念让营销背负了“忽悠和作恶”的骂名,造成了行业大面积的“营销歪曲症”。
营销等于社会化传播——焦虑症
这种思维来源于对“互联网思维”的盲从,这时候,企业对“社会化营销”寄予过高期望,认为其代表了一切,而不对营销做更“完整”的理解。这种思维往往过度看待营销中的“传播”职能,轻视对品牌价值的探索、明确、定位。另外,将社会化媒体视为单向传播工具,将过去在传统渠道上制造的大量噪音搬上互联网,深入骚扰用户,搞不清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和用户交互的真正意义及正确方式是什么。他们患上的是“营销焦虑症”。
近视!歪曲!焦虑!是今天营销人面临的现实困境,这三种错误思维相互交错,除了人们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局限本身,更有特定主体的利益驱使问题。
比如,企业的cmo因背负太多kpi而导致其习惯性地追逐短利。另外,如果今天一个大品牌将一个糟糕的营销战略和一大笔预算一起交给某营销机构,除非大卫·奥格威再世,我们也很难想象这个营销机构有主动去纠偏的动能。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营销机构帮助品牌去梳理正确的营销策略要冒着“把客户往外推”的极大风险,即便品牌的出发点本身有问题,他们还是倾向于忠实于计划地加以执行,即使接下这个客户就是一系列的相互质疑和扯皮,也不在首要的“生存”考虑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本身没有正确的营销观,一连串错误、尴尬和灾难接踵而至就不稀奇。而营销人的职业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难”。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必须向那些不正确的营销观宣战!必须不向错误的思维妥协,并不断探索营销的本质。